紫盖黄旗,白袍银浆,画角声撼潜虬。漦馋鬣怒,热动汨罗愁。最忆龙艘凤舸,迎鸾曲、唱彻扬州。风吹散、残鳞零申,金鼓霎时休。
悠悠。来此地,张牙弄爪,睹甚王侯。像重分无楚,巧赛孙刘。回首烟波香霭,斜阳外、几点沙鸥。鸡豚社、村箫蛮管,灯火水明楼。
满庭芳 · 水明楼观竞渡
介绍
满庭芳·水明楼观竞渡’是吴伟业创作的一首词。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具体介绍:
诗人简介:吴伟业(1602年—1670年),字骏公,号梅村,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人。他是明朝末期的著名文学家,尤以散文著称。他的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民生凋敝的强烈不满。吴伟业的文学创作在明代后期具有重要的地位,其诗歌、散文和小说都展现出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人文关怀。
诗词原文:
紫盖黄旗,白袍银浆,画角声撼潜虬。漦馋鬣怒,热动汨罗愁。最忆龙艘凤舸,迎鸾曲、唱彻扬州。风吹散、残鳞零申,金鼓霎时休。词句注释:
- 紫盖:指帝王所乘坐的车。黄旗:指帝王所持的旗帜。白袍:指军队或官员所穿的白色衣服。银浆:银色的液体,这里可能指的是战马的鬃毛被染成了银色,象征着战斗的激烈。画角声:指战鼓的声音,画角是古代战争中用来发出信号的乐器。撼潜虬:震撼潜藏的蛟龙,比喻战场上的威势。漦馋鬣怒:形容士兵们因战争而愤怒,漦指口水,馋指贪吃,鬣指动物的颈部鬃毛,怒则表示愤怒。热动汨罗愁:汨罗江在湖南,屈原投江自尽的故事发生地,这里的“热”可能指战争的残酷,屈原之愁则表达出作者对生灵涂炭的悲痛。龙艘凤舸:用来形容壮观的战船,龙为龙舟,象征英勇;凤为凤船,代表华丽。迎鸾曲、唱彻扬州:鸾歌,鸾凤和鸣,鸾歌曲,传说中凤凰能歌唱。扬州,今江苏扬州,历史上有多次作为行宫所在地。这里指代扬州的美景。风吹散、残鳞零申:风吹起水面上的残骸,如同零落的鳞片,形象地描绘了战场后的凄凉景象。金鼓霎时休:停止敲击战鼓的声音,意味着战争的结束,但同时也预示着和平的脆弱。
白话译文:
紫盖黄旗,白色战袍银白色的马匹,战鼓声如画角般震撼潜藏在水中的蛟龙。士兵们因战争而愤怒,激起汨罗江畔的悲愁。最为令人怀念的是那些龙舟和凤舸,它们迎风而起,歌唱着穿过美丽的扬州。风吹散了水面上的浮游物,金鼓声突然停止,象征着战争的结束,但同时也预示着和平的脆弱。创作背景:
《满庭芳 水明楼观竞渡》的创作背景与吴伟业的个人经历和当时的历史环境密切相关。明朝末年,国家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吴伟业本人也经历了战乱和流离失所的生活,这些体验使他深感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苦难。因此,他的词作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通过描绘战场的残酷和战争结束后的凄凉景象,吴伟业表达了他对战争破坏性的恐惧和对和平的渴望。名家点评:
《满庭芳 水明楼观竞渡》作为一首充满情感和历史意味的作品,受到了后世学者和读者的高度评价。许多文学评论家认为,此词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刻的历史洞察力,而且体现了他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对社会公正的追求。吴伟业通过这首诗展现了他作为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这也是他文学作品受到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满庭芳·水明楼观竞渡》不仅是吴伟业个人创作风格的体现,更是明代末年社会现实的写照。它通过对战争的描绘和对和平的向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