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丈旗竿曳红尾,游丝网春留客子。
碧树交窗浸碧阴,凉雨斯斯叶头驶。
浥湿柳花波浪肥,亭角光窜银丝飞。
高楼有酒不能醉,可惜粟留金画衣。
嬉风席展洲蘋上,迎船绿簸漫天浪。
客情忽缅谢公游,五两东随钓溟涨。
雨中湖楼送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中湖楼送客”是唐代诗人崔曙创作的一首送别诗,全诗如下:
《雨中湖楼送客》是唐代诗人崔曙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对客人离别时的不舍和对未来重逢的期许。这首诗不仅是崔曙文学成就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从创作背景来看,《雨中湖楼送客》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历史环境密切相关。崔曙作为唐朝的文学家,其作品常常反映出时代的风貌和个人的情感。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唐代大历年间,当时的社会背景是政治动荡不安,文人普遍面临着仕途上的艰难险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崔曙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重视以及对离别时刻的情感体验。
从艺术特色来看,《雨中湖楼送客》的语言精炼而富有韵味。崔曙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旗竿曳红尾”、“游丝网春留客子”等,这些生动的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加深了情感的表达。此外,整首诗的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既有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物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才能。
从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来看,《雨中湖楼送客》作为崔曙的代表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也在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首诗被后人多次引用和改编,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唐代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的重要窗口。
《雨中湖楼送客》不仅体现了崔曙高超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人文精神。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欣赏到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