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禅分浩劫,双树启香津。
地涌龙沙古,宫开鹿苑新。
宝铃流塞雨,金刹照边春。
窈窕丹栌合,崚嶒碧嶂邻。
下堂钟送客,归院树迎人。
仙梵消兵气,天花洒战尘。
瀑泉喧月晓,山磬静霜晨。
咒食闻禽下,翻经见虎驯。
果肥风破甲,松劲雪生鳞。
座儗逢师子,林应集雁臣。
南宗坛卓锡,西竺字函银。
香散冰天畔,僧归沙海滨。
啸声疑药老,碑制想王巾。
共道城为化,谁怜里是贫。
白诧徒仿佛,皂帽自逡巡。
已昧生还日,空悲老去身。
神人宁梦汉,逐客未归秦。
涕泪瞻慈像,皈依请梵轮。
祇林谁抖擞,朔野此沈沦。
何日吴中寺,长斋礼应真。
游西山兰若二十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西山兰若二十韵》是清代诗人吴兆骞的一首五言排律。此诗不仅展示了吴兆骞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其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吴兆骞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其诗歌创作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在这首诗中,他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佛教意象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既宏大又细腻的艺术境界。通过对西山兰若二十韵的描述,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之美的颂扬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沉思。这种结合自然景观和宗教意境的创作手法,为古典诗歌增添了新的维度。
吴兆骞的诗歌创作不仅仅是艺术的展现,更是他对人生经历的反映。通过这些作品,读者可以窥见诗人的生活背景、思想情感及其时代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像吴兆骞这样的边塞诗人来说,其作品中流露出的悲悯情怀和对和平的渴望,体现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游西山兰若二十韵》不仅是吴兆骞诗歌创作的杰作,也是理解清代文人思想和情感的重要窗口。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看到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如何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以及如何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进行艺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