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拟李义山

世事何由得尽同,萍飘梗断总西东。
戴星未觉征衫湿,多露方矜舞袖工。
信有雨晴持鹬蚌,可堪得失较鸡虫。
元规却憾尘犹少,不尽人间便面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史拟李义山》并非是一首现存的文学作品,而可能是对李商隐诗歌风格的模仿或创作。李商隐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深沉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著称于世,被后人广泛传颂。

李商隐的诗作多采用象征、暗喻等手法,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个人情感与时代变迁之间的联系。例如,他的七言律诗《咏史》中提出了国家兴衰的关键因素在于政权是否勤俭。《咏史拟李义山》可能是对李商隐这类诗歌风格的致敬或学习,试图通过仿效其风格来表达自己对于历史、政治和社会现实的感悟。

在《咏史拟李义山》的原文翻译及赏析中,可以看到作者吕兆麒尝试捕捉李商隐诗歌中的某些精髓。这首诗的原文如下:世事何由得尽同,萍飘梗断总西东。戴星未觉征衫湿,多露方矜舞袖工。信有雨晴持鹬蚌,可堪得失较鸡虫。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政治斗争中得失权衡的深刻理解。

《咏史拟李义山》可能是对李商隐作品的模仿或创作,旨在表达诗人对于历史、政治和社会现实的感悟。然而,由于缺乏确切证据,这一猜测仍然是一种假设性的解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