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芦庵

大江茫茫江水白,堤畔筑庵护深碧。
绯桃绿柳锁双眉,日浸波光荡云液。
新芦簇簇满长洲,深厚由来畜土脉。
彼苍眷注优且渥,四十年中地频辟。
千村黛色接云容,百顷岚光被郊陌。
江流浩浩汇奔注,两山排闼如相揖。
昔年曾付丹青手,妙画难得云林笔。
忽检巾箱旧图卷,痴翁豪素留名迹。
烟江叠嶂渺千里,尺幅不嫌鹅绢窄。
借作此图亦快事,风涛飒飒生虚壁。
我今恍惚身入画,万壑千岩赴襟舄。
弹琴一曲江月寒,苍翠空蒙入帘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长芦庵》为清代诗人阮恩滦所创作,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美景的诗歌。下面将介绍文学作品《长芦庵》,并分析其艺术特点:

  1. 文学背景
  • 《长芦庵》由清代江苏仪征人阮恩滦创作,字湄川,是阮元孙女,杭州诸生沈霖元室,善书画、嗜琴,有《慈晖馆诗钞》。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根据内容可以推测,它可能是在阮恩滦的晚年或退休后所作,此时他已对绘画和书法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1. 主题与内容:《长芦庵》通过对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宁静而美丽的田园生活。诗中描述了大江、堤畔的庵堂、桃花、新芦苇等元素,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2. 艺术特色

  • 在艺术表现上,《长芦庵》采用了典型的古典诗词手法,如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比喻,如“深厚由来畜土脉”可能暗喻了这片土地的肥沃与历史沉淀。此外,诗歌的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能够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之中。
  • 诗歌的结构也颇具匠心,采用了传统的七言绝句形式,每一句都精心布局,形成了和谐统一的整体。这种结构使得诗歌既保持了严谨性,又不失流畅性。

《长芦庵》不仅是一部反映自然美景的文学作品,也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典范之作。通过对这首诗的介绍,不仅可以领略到清代文人的艺术风采,还能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