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马登临际,重云黯未开。
班师存旧垒,遗策问荒台。
蜃气因风散,涛声挟雨来。
筹边劳指顾,端藉出群才。
海口八字山炮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海口八字山炮台》是清代诗人吴兴祚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吴兴祚作为清代著名文人的文学才华,还展现了他深邃的历史感和对国家边防事务的深切关注。以下是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作者简介:《海口八字山炮台》的作者是吴兴祚,字伯成,号留村,是清朝时期的一位知名诗人。吴兴祚不仅是汉军的正红旗籍,还是一个贡生,曾担任萍乡知县等职。他在康熙年间因功擢升为福建按察使、巡抚,并升至两广总督,但随后因故降为副都统。尽管遭受贬谪,吴兴祚最后仍复职。
创作背景:吴兴祚创作《海口八字山炮台》是在其担任两广总督期间。当时,他目睹海口八宝山炮台的壮丽景致,激发了他对军事历史的兴趣,从而写下了这首充满豪迈情感和战略考量的诗作。
诗歌原文:这首诗以“并马登临际”开篇,描述了诗人与同伴一同登上海口八宝山炮台的情景。“重云黯未开”表达了天边的乌云尚未散去,预示着战事的紧张局势;“班师存旧垒”则暗示着战争的硝烟虽远去,但留下的遗址依然可见。诗中还描绘了海风和涛声,以及诗人在思考如何筹划边防线的策略。
艺术价值:《海口八字山炮台》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艺术表达也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通过诗歌中的形象和意象,读者可以窥见清代海南的军事布局和地理环境,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深沉的历史意识和对国家边疆安全的关切。
《海口八字山炮台》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它还深刻地反映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和历史责任感。这首诗不仅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也为后人了解清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对于热爱中国古典文学和历史的读者来说,深入探讨这首诗不仅能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还能启发人们对历史事件的深层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