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相山赠心印上人

上人家在衡山陬,好奇早作黔山游。
锡飞杯渡不知远,荒山宴坐忘春秋。
中年乡思不可鞚,七十二峰时入梦。
于今了了复玄玄,如叶脱枝茧离瓮。
山中宝相比月圆,楼阁虚明秋照天。
我心怀归不能语,却觅来途下山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宝相山赠心印上人》是清朝诗人何绍基创作的一首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何绍基,字子端,号东樵,湖南道州(今湖南省道县)人,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与袁枚并称为“南有袁江,北有何东樵”。
  • 何绍基的诗作风格以豪放著称,其诗多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作品在清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 诗词原文
    宝相山中藏秘境,心印上人游历奇。锡飞杯渡不知远,荒山宴坐忘春秋。
    中年乡思不可鞚,七十二峰时入梦。

  2. 诗词注释

  • “宝相山”指位于衡山县西南隅的宝相山,为古代文人墨客游览胜地。
  • “心印上人”即何绍基所崇敬的人,可能是他的知己或师长。心印通常代表心灵的感应与默契,这里指上人与他之间的心灵相通。
  • “锡飞杯渡”形容旅途中的艰难和遥远,锡飞可能指锡制的酒杯,杯渡则指渡口,暗示旅途之遥不易到达。
  • “荒山宴坐忘春秋”描绘了上人在荒凉的山中宴席之上沉浸于自然与内心的宁静之中,忘却了时间的流转。
  • “中年乡思不可鞚”表达了诗人在中年时期对于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这种情感难以控制。
  • “七十二峰时入梦”意味着这些山峰经常出现在他的梦境之中,象征着它们在他心中的重要位置。
  1. 创作背景
  • 何绍基的生平经历了多次变迁,早年曾赴黔山游历,后因政见不同而遭贬,晚年返回故乡湖南。
  •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测是在他晚年归乡期间所写,反映了他对家乡的深情以及对过往经历的感慨。
  1. 赏析与评价
  •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远的情感吸引了无数读者。何绍基通过对宝相山的自然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神秘。
  • 诗中的“中年乡思不可鞚”,揭示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怀念,也反映了诗人在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心境。
  •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作者的情感世界和人生感悟。

《宝相山赠心印上人》不仅是一部反映诗人对自然环境的赞美之作,也是其情感世界的深刻映射。这首诗通过对宝相山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示了何绍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沉的情感表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