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远眺

突兀天台耸碧空,恰宜远眺辨西东。
放开眼界群峰小,展扩襟怀万派通。
半幅云笺封远岫,一行雁字窎秋风。
登临逸兴游仙景,缥缈虚无一望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天台远眺》是清代诗人吕成家的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登高望远的景象和内心的感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吕成家(?~?),字建侯,清嘉庆年间的人士。他少聪慧颖异,工书画,能诗,尤擅长琴筝。因屡次未能科举中举而放弃功名,转而寄情山水,与友人吴性诚常相唱和。
  • 时代背景:吕成家生活在清朝嘉庆年间,一个文人墨客辈出的时代,诗人们对自然美景有着深厚的情感,这也为吕成家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1. 诗作原文
  • 诗句原文:《突兀天台耸碧空,恰宜远眺辨西东。放开眼界群峰小,展扩襟怀万派通。半幅云笺封远岫,一行雁字窎秋风。登临逸兴游仙景,缥缈虚无一望中。**
  1. 艺术特色
  • 意象生动:诗中的“突兀天台耸碧空”形象地描绘了天台山的高峻陡峭,使人仿佛置身于那雄伟的自然景观之中。
  • 意境深远:诗中的“恰宜远眺辨西东”“放开阔胸怀万派通”等诗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感慨和豁达胸襟。
  1. 文化意义
  • 天台山的文化影响:天台山作为道教名山,历史上许多重要人物如孙绰、葛玄、智者、济公等都曾前往朝拜或隐居。这些历史事件和文化人物对吕成家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文学价值:吕成家的《天台远眺》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诗,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1. 阅读推荐
  • 深度解读:建议读者在阅读《天台远眺》时,可以结合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理解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 美学鉴赏:通过对诗中的意象、语言和韵律等方面的赏析,可以更好地领略诗歌的审美魅力。
  1. 应用与启示
  • 自然与人生:《天台远眺》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启示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和心灵的慰藉。
  • 精神追求:诗中所展现的旷达胸怀和超然物外的心境,鼓励人们在生活中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不为世俗所累,保持一颗平和而坚定的心。

《天台远眺》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艺术作品。它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对于爱好文学的朋友来说,这部作品无疑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享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