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罗香 · 愿在衣而为领

一幅鲛绡,几回忖量,拈却绣刀裁剪。稳贴双肩,记把芙蓉扣掩。缀珠翠、顾影沉吟,临镜面、瘦痕羞敛。漫寻春、蝶眷蜂怜,芳心犹恐旧香浅。
绣罢重封奁箧,怕新来宽褪,琼酥销减。倦压鸳衾,兰麝休教再染。愁春去、怨雨啼云,惜花残、香柔红软。解罗衫、闲叠熏笼,甚心情更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绮罗香 · 愿在衣而为领》是清代著名诗人吴森札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的内容、风格及文化背景:

  1. 作者介绍
  • 吴森札,清代著名诗人,其诗歌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美与人情的深刻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1. 诗句原文
    一幅鲛绡,几回忖量,拈却绣刀裁剪。
    稳贴双肩,记把芙蓉扣掩。
    缀珠翠、顾影沉吟,临镜面、瘦痕羞敛。

  2. 诗句解析

  • “一幅鲛绡”描绘了一幅精美的丝绸画卷,象征着细腻和优雅。
  • “几回忖量”表达了诗人对作品反复斟酌的情感态度,展现了创作过程中的严谨和深思。
  • “拈却绣刀裁剪”则形象地展示了诗人亲手裁剪的过程,体现了他对细节的关注和匠心独运。
  • “稳贴双肩”意味着作品被妥善安置,强调了作品在视觉和心理上的重要位置。
  • “记把芙蓉扣掩”可能是指作品中使用了荷花或芙蓉等植物的形象,这些元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象征纯洁和高雅。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诗以其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成功地捕捉了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外在动作。
  • 诗中使用的意象(如鲛绡、芙蓉、绣刀、荷包)富含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意义,增强了诗歌的文化深度和审美价值。
  • 整体上,这首诗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邃的审美观。
  1. 文化背景
  • 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峰时期,文人墨客的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
  • 《绮罗香 · 愿在衣而为领》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那个时代文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绮罗香 · 愿在衣而为领》不仅因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受到赞誉,也因为它蕴含的深厚文化意义而被后人传颂。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阅读和赏析,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清代诗歌的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