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偕贵阳诸使君东山登高

万里登高日,千峰纵目初。
天长迷近远,云合失崎岖。
边徼蛮歌起,荒城落木疏。
乡心付征雁,可许达音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日偕贵阳诸使君东山登高”并不是文学作品,而是一首诗的标题。《九日偕贵阳诸使君东山登高》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为清朝的吴元龙。下面将对该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吴元龙,字长人,江南华亭人。康熙甲辰科进士,曾任工部郎中等职。有《问月堂诗钞》等作品存世。

  2. 原文内容:《九日偕贵阳诸使君东山登高得初字》,全诗如下:
    万里登高日,千峰纵目初。
    天长迷近远,云合失崎岖。
    边徼蛮歌起,荒城落木疏。
    乡心付征雁,可许达音书。

  3. 诗歌赏析:吴元龙的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时的登高活动,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登高时的壮阔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受。诗中“万里登高日,千峰纵目初”,表现了诗人站在高处,放眼望去,群山连绵的景象;“天长迷近远,云合失崎岖”则描绘了天空辽阔,云雾缭绕,使人感到迷茫而难以辨识远近的情景。最后两句“乡心付征雁,可许达音书?”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以及对远方亲人问候的愿望,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愁与期盼。

《九日偕贵阳诸使君东山登高得初字》虽非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作品,但它作为吴元龙的一首五言律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