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百泉

仲月春始和,远郊阡陌静。
数里闻水声,豁然入灵境。
桃李犹含萼,森肃长楸劲。
沦涟映红玉,蘋藻浮青镜。
太行亘天末,遥瞻似云靓。
溯流寻神源,圆折纷珠迸。
喁喁见鱼乐,鳞鬣自适性。
善病久罢欢,暂使心目莹。
至哉苏门人,今古谁与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游百泉》是清代诗人吴绡创作的一首古诗词。这首作品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仲月春天的宁静与美好,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世界。下面将详细介绍《春游百泉》:

  1. 创作背景:吴绡的这首诗作创作于清乾隆年间。在古代,文人墨客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对自然景观的感受,吴绡的《春游百泉》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诗中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2. 内容解读:诗中的“仲月春始和,远郊阡陌静”描绘了春天到来时,万物复苏、大地回春的景致。而“数里闻水声,豁然入灵境”则传达了一种听觉与视觉的双重享受,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动人的画面之中。诗中还有对桃李含萼、长楸劲挺等景物的细致刻画,这些描述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生动形象,也体现了诗人观察入微的功力。

  3. 艺术特色: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古典诗词风格,语言优美,意象丰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同时,诗中的比喻如“沦涟映红玉”,更是巧妙地运用了视觉形象和声音效果,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4. 文化价值:作为一首反映清代社会生活的诗歌,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审美体验,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春游百泉》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文学爱好者的关注和研究,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游百泉》不仅是一首诗歌的文本,它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吴绡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大自然之美的无限向往和赞美,同时也展现了其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人文思考。对于爱好古典诗歌的读者来说,这是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