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词

嘉陵江水向西流,大散关南天正秋。
一夜猿啼枫叶落,征人十万下秦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秦州词》是清代诗人吕履恒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秦州词》原文为:“嘉陵江水向西流,大散关南天正秋。一夜猿啼枫叶落,征人十万下秦州。”。
  2. 作者简介:吕履恒,字元素,号坦庵,清河南新安人,康熙三十三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他工诗,有《梦月岩集》、《冶古堂集》等作品传世。
  3. 创作背景:吕履恒在任上因公事往来于甘肃一带时,写下了这首《秦州词》。此诗作于他的仕途中一段重要经历,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嘉陵江的水势和大散关的秋天景色,同时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对未来的忧虑。
  4. 艺术特色:这首诗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巧妙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与心境。尤其是“嘉陵江水”与“大散关南天正秋”两句,不仅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景画,也反映了当时的季节特征。
  5. 赏析:吕履恒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一系列富有象征意味的意象,如“枫叶落”、“猿啼”等,这些元素不仅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战争和政治动荡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6. 历史影响:该诗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尤其是在唐代杜甫的《秦州杂诗二十首》问世后,《秦州词》被广泛传颂,成为后世研究唐代文学的重要文献之一。
  7. 现代价值:在当代,虽然科技和交通的发展极大地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吕履恒的《秦州词》依然能够触动人们的内心,唤起人们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

《秦州词》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古代与现代,将历史的厚重与现实的温馨巧妙融合,让人们在品味古典诗词的同时,也能体会到时代的变迁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