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季媛

吾人忧患生何乐,输尔先参最上乘。
墨迹尚怜留簿记,湖光无复照鬟鬙。
曾悭设醴疏佳客,更少分金恤旧朋。
何处秋坟容挂剑,天涯肠断女延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季媛”是清代吕碧城的一首诗作,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深怀念和哀伤。下面对“挽季媛”及其背景、内容、影响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吕碧城是一位才女诗人,生于清末民初,她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在近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不仅才华横溢,而且个性鲜明,感情真挚,她的诗作多反映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观察。
  2. 创作背景:“挽季媛”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光绪三年(1907年),当时吕碧城因丈夫的去世感到深深的悲伤。诗中的“西子何之”暗示了对已逝亲人的深切思念,而“吾人忧患生何乐”则反映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内心挣扎与不屈。这首诗不仅是对逝去爱人的缅怀,也体现了吕碧城作为女性作家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独立自主的精神风貌。
  3. 内容解析:“挽季媛”这首诗通过深情的笔墨,展现了一位女性诗人对爱情、生死和人生的深刻认识。诗中的每一句都流露出深深的哀愁和不舍,特别是“墨迹尚怜留簿记,湖光无复照鬟鬙”,这句话不仅描绘了故人的遗物和自然景物的变化,更寓意着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
  4. 艺术风格:吕碧城的诗风清新脱俗,善于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沉的情感。她的诗歌既有古典诗词的优雅,又不乏现代文学的自由表达方式。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她的作品在当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力。
  5. 文化影响:吕碧城的文学作品不仅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知名度。她的作品多次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位中国近代女性的才华和情感世界。

《挽季媛》不仅是一篇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也是研究清末民初社会变革和女性文学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状况,以及女性在这样的环境中所作出的独特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