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棹孤舟江上

黄叶几枝横洒舍。摆西风、酒旗低亚。醉不成欢,心难与问,谁是芦中人也。
万里江声潮欲泻。似当年、雷轰万马。两眼秋云,一身斜日,长啸佛狸祠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吴绮的《明月棹孤舟·江上》是一首表达对自然美景和人生感慨的词作。下面是对这首词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吴绮:清朝时期的著名词人,曾任职于湖州知府,以风雅著称,被称为“三风太守”。他的生平经历颇为坎坷,一度失官,但并未放弃文学创作。吴绮的作品多反映了他个人的经历和情感,同时也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
  1. 诗词原文
    黄叶几枝横洒舍。摆西风、酒旗低亚。醉不成欢,心难与问,谁是芦中人也。万里江声潮欲泻。似当年、雷轰万马。两眼秋云,一身斜日,长啸佛狸祠下。

  2. 作品鉴赏

  • 意境之美:《明月棹孤舟·江上》描绘了一幅江边秋景图,黄叶飘零,西风吹拂,酒旗低垂,诗人在江船上饮酒作乐,却无法与人畅谈心事,表达了一种孤独与寂寥的情感。
  • 情感之深:诗中的“万里江声潮欲泻”和“两眼秋云,一身斜日”,都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感慨,以及对往事的回忆。
  1. 写作背景
  • 吴绮生活在清初时期,这是一个动荡而又充满变革的时代。他的词作常常反映出他对时局的关注以及个人命运的感慨。在失意之后,他更多地选择在诗词中抒发自己的情感,以文学来寄托自己的心灵和理想。
  1. 作品影响
  • 《明月棹孤舟·江上》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内涵,被后人传颂。它不仅是清代词坛上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和深邃。

吴绮的《明月棹孤舟·江上》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词人的才情和审美情趣,也体现了他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感悟。这首词的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使其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