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逢古

珊瑚洲上越王台,漠漠扶胥海色开。
黄木瘴消炎日上,白鹅风急怒潮来。
钱山使者降蛮策,铜柱将军驭虏才。
君上城南间眺望,坐愁章句老蒿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逢古》是清朝吴维彰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作品:

  1. 作者简介:吴维彰,字晦亭,广东顺德人,嘉庆丁卯举人,著有《古人今我斋诗集》。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诗歌创作上,还包括了其他文学作品。《寄逢古》是他在清朝时期创作的一首重要作品,反映了他当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追求。

  2. 诗词原文与解析

  • 《寄逢古》的原文如下:“珊瑚洲上越王台,漠漠扶胥海色开。黄木瘴消炎日上,白鹅风急怒潮来。钱山使者降蛮策,铜柱将军驭虏才。君上城南间眺望,坐愁章句老蒿莱。”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 在这首诗中,吴维彰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如“扶胥海色开”和“怒潮来”,展现了大海的壮丽景色和波涛汹涌的力量。同时,他还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述,如“钱山使者降蛮策,铜柱将军驭虏才”,表达了自己对英勇人物的敬仰和对国家边疆安全的忧虑。最后,诗人以“坐愁章句老蒿莱”作为结尾,表达了对自己才华被埋没的无奈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1. 文化背景
  • 《寄逢古》创作于清朝时期,这是一个封建王朝逐渐走向衰落的时代。诗人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普遍心态。同时,这首诗也是吴维彰个人情感的抒发,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典故的描绘,展示了他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1. 艺术特色
  • 《寄逢古》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首先,它采用了传统的诗歌形式,如五言绝句、七言律诗等,这些形式简洁明快,易于理解和记忆。其次,诗人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点,使得诗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人风格。最后,诗人还善于运用象征手法和比喻手法,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多样。例如,他用“珊瑚洲”、“黄木瘴”、“白鹅风”等自然景物来象征国家的繁荣与衰败,用“怒潮”来比喻国家的危机和动荡。这种象征和比喻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也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深刻。
  1. 社会影响
  • 《寄逢古》作为吴维彰的代表作品之一,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的出现不仅是吴维彰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清朝文学的一个重要标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主题都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密切相关,因此受到了文人墨客的关注和讨论。许多文人学者对这首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赏析,将其视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寄逢古》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和一种文化的传承。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清朝时期的文学特点以及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思想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