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舟晓

喔喔鸡声到枕催,雪山遥自海门来。
夹江树色寒犹重,背郭风帆湿乱开。
远火渐收城外市,哀筝还咽水边台。
推篷沙际间翘首,早有卖花船掉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珠江舟晓》是一首清代诗人岑澄创作的七言律诗。岑澄的这首诗不仅以其深邃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通过其细腻地描绘了晚清时期广州的自然景色和社会风貌,使得这首诗成为了研究那个时代的一扇窗口。

从诗歌内容来看,《珠江舟晓》生动描绘了珠江两岸的清晨景象。“喔喔鸡声到枕催,雪山遥自海门来”这两句,诗人以鸡鸣声为引,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充满活力的早晨。随后,笔触转向江边的景象,“夹江树色寒犹重,背郭风帆湿乱开”,形象地刻画了早晨江边树木的冷峻以及远方帆船在微风中摇曳的动态美。这样的描绘不仅丰富了诗歌的画面感,更增添了几分诗意和哲理。

这首诗的艺术手法值得细细品味。岑诗采用了对偶的手法,如“喔喔鸡声到枕催”与“雪山遥自海门来”相对照,形成了一种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同时,通过对自然元素的描述——如“远火渐收城外市”,“哀筝还咽水边台”等,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幅动态的画卷中,感受到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此外,诗中蕴含的深意也值得深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隐喻了社会的变迁与人心的不安,展现了一个时代的缩影。这种含蓄而又深远的表达方式,让《珠江舟晓》不仅仅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作品,更是一首诗歌中的哲理之作。

对于《珠江舟晓》的理解与欣赏,还需关注其历史背景。这首诗作于清代,正值中国社会动荡、文化交融的时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岑诗的创作无疑反映了诗人对时代的深刻感悟和对社会的敏锐洞察。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理解,读者可以更深入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个人情感的交织。

《珠江舟晓》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作为一首流传至今的经典之作,它在诗歌创作方面展示了极高的艺术成就,同时也为后世的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无论是在诗歌技巧上的运用还是情感表达上的深度,都体现了岑澄高超的艺术才华。因此,深入研究并欣赏《珠江舟晓》,不仅是对古代诗歌的一次回顾,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深刻体验。

《珠江舟晓》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篇,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能领略到中国古代诗词的独特魅力,也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