簇水玉蝶梅

谁剪冰房,层层叠就宣和粉。灞桥客醉,想蹀躞、低徊吟鬓。消尽春烟水逻,曲糁沙痕净。怕凤子、飞来难认。
纹箪醒。可还记、参横月落,人去后、空香径。家园最忆,是第一番风信。桃李那时年少,只有琅玕并。池奁小、浸晚凉清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簇水玉蝶梅是清代李良年所作,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
  • “谁剪冰房?”:这句话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如同冰雪消融,万物复苏。
  • “层层叠就宣和粉。”:宣和粉可能指的是宣纸,宣纸层层叠放,呈现出一种细腻柔和的质感。
  • “灞桥客醉,想蹀躞、低徊吟鬓。”:描述了一位客居在灞桥的游子醉酒之后,回忆起故乡的往事,心情低落,仿佛在低徊吟诵。
  • “消尽春烟水逻,曲糁沙痕净。”:春烟消散,水面恢复了宁静,沙地的痕迹也被洗净,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 “怕凤子、飞来难认。”:这里的凤子可能指代燕子,因为春天到来时燕子开始筑巢,诗人担心它们难以辨认。
  • “纹箪醒。”:纹箪可能是指文房四宝中的砚台,诗人醒来后,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簇水玉蝶梅的创作时间大约在清朝康熙年间,这个时期中国文学正处于鼎盛时期,各种诗词作品层出不穷。
  • 作者信息:李良年,字子长,号西樵山人,是清朝时期的著名文人,以其精湛的诗才和深邃的文学造诣著称于世。
  1. 鉴赏内容
  • 艺术特色:簇水玉蝶梅在语言上简洁而富有韵味,采用了传统的五言绝句形式,每一句都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细腻的语言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期待。
  1. 主题思想
  • 自然之美:簇水玉蝶梅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观,从冰雪消融到春雨细润,再到花开满枝,每一部分都展现了自然界的魅力。
  • 人文情怀: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寄托了对家乡的思念和个人的情感体验,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簇水玉蝶梅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个人情感的体验。它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幅生动的画卷,让人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诗人的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