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坐真堪拟陆沈,小车聊遣散幽襟。
月寒水影微妨路,风远歌声细出林。
物外寡欢成独往,人间可语算知音。
归来百念仍消歇,只有霜檠对苦吟。
子夜闻歌兴尽而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子夜闻歌兴尽而返》是清末至现代的李宣龚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在深夜听到歌声后心情的转变与内心的感慨。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在月寒水影中独自聆听远处歌声的情景,展现了一种物外之欢和人间可语的境界。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作者:
作者简介:李宣龚,字拔可,号观槿,室名硕果亭,晚号墨巢。他出生于福建闽县,是一位清光绪甲午(1894)举人,官至江苏候补知府。在民国时期,李宣龚在上海商务印书馆供职多年,曾担任经理和发行所所长等职务。他对古典文学作品有深厚的兴趣和收藏,尤其钟爱清一代和清末民初同辈人的诗文及书画精品。
诗歌原文:端坐真堪拟陆沈,小车聊遣散幽襟。月寒水影微妨路,风远歌声细出林。物外寡欢成独往,人间可语算知音。归来百念仍消歇,祇有霜檠对苦吟。
诗歌鉴赏:《子夜闻歌兴尽而返》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深夜中独自一人聆听远处的歌声,以及随后心境的变化,展现了其深邃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想象力。诗人以“端坐真堪拟陆沈”开篇,形象地表达了自己沉浸在音乐中的忘我境界;而“小车聊遣散幽襟”则透露出尽管身处于寂静之中,诗人的内心依然渴望与人交流。接着,“月寒水影微妨路,风远歌声细出林”两句,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象来烘托诗人的心情,既表现了外界环境的静谧美好,又反映出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最后,诗人以“归来百念仍消歇,祇有霜檠对苦吟”作结,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我的宁静与坚定。
《子夜闻歌兴尽而返》不仅是一首诗作的艺术展现,更是李宣龚个人情感世界和文化修养的重要体现。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