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望冈楼

散步此楼望,慨然悲故乡。
凉风生木末,愁绪极天长。
江岸秋田阔,山城落日荒。
无人结高会,明日是重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望冈楼》是清代诗人李宪噩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李宪噩:字怀民,号十桐,是清代高密(今属山东)人,有《十桐草堂诗集》。他的文学创作涉及多个领域,包括诗歌、散文等。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此诗作于清朝时期,那时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及文人的心理状态都对李宪噩产生了一定影响。
  • 个人情感:作为一位有抱负的学者,李宪噩在创作《登望冈楼》时,可能正处于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中。
  1. 作品原文
  • 散步此楼望,慨然悲故乡。
  • 凉风生木末,愁绪极天长。
  • 江岸秋田阔,山城落日荒。
  • 无人结高会,明日是重阳。
  1. 作品鉴赏
  • 艺术手法:《登望冈楼》在艺术上采用了五言律诗的形式,这种形式在古典诗歌中有其独特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 情感表达:诗中“散步此楼望,慨然悲故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和哀愁。
  • 意境描绘: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入微,如“凉风生木末”,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略带忧伤的秋天画面。
  1. 历史文化背景
  • 赋的起源: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之一《登楼赋》由三国时期的魏晋文学家王粲所作,被视为登楼抒情的鼻祖。
  • 文人骚客的创作:在中国文学史上,许多文人骚客都曾以登楼为题创作过诗歌或文章,这些作品往往反映了他们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不同感悟。

《登望冈楼》不仅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学价值的作品,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登楼抒情传统的重要文献。通过深入阅读和理解这首诗,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思想感情以及他们如何通过文学来表达自己对故乡、对生活的感受与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