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喜

差喜茅斋匝翠微,阒然常是阖双扉。
秋风中客吟芳草,老态催人看落晖。
云里桑麻终岁供,天边江海一渔归。
旧游三舍京华路,隔绝音尘万里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差喜》是清代诗人李锴的一首诗歌。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作者介绍
  • 李锴,字晋伯,号二虚,又号雪矶、玉阳子等,是清朝乾隆年间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作品风格清新俊逸,擅长写景抒情,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1. 诗歌原文
  • 秋色渐浓时,茅斋匝翠微。
  • 阒然常是阖双扉。秋风中客吟芳草,老态催人看落晖。
  • 云里桑麻终岁供,天边江海一渔归。
  • 旧游三舍京华路,隔绝音尘万里稀。
  1. 诗歌赏析
  • 《差喜》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宁静景象。开头即描写了秋色浓郁,四周环绕着青山绿水,营造出一种幽静和谐的氛围。这种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美好的感悟。
  • 接着,诗歌转入内心感受,通过“秋色渐浓时”一句暗示了季节的更迭,而“秋风中客吟芳草”则透露出诗人在秋季特有的情感体验与内心的孤独感。这里的“吟”字,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也体现了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接下来的两句,“老态催人看落晖”和“云里桑麻终岁供,天边江海一渔归”,通过对比和对照,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和思考。这里,虽然岁月已逝,但自然界的美好依然存在,如同那云中的桑麻和天边的江海,它们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让诗人感受到生活的宁静和满足。
  • 最后两句,“旧游三舍京华路,隔绝音尘万里稀”,则是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与怀念。尽管身处异乡,但那些美好的记忆如影随形,难以忘怀。这种情感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留恋,也反映了他对当下生活状态的反思和感慨。

《差喜》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赞美的作品,也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作。它通过细腻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