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蒸才谢。正暮云敛尽,银河斜挂。莺燕风流,荷芰繁华,梦还惹。此时旅况何如也。举目见、新霜沾瓦。青荧灯火,纸窗竹屋,狂吟闲写。
中夜。追思往日,向金门执戟、竞夸裘马。一阵西风,又送羁人,燕台下。急须觅破衣残帕。同学者、相逢如乍。且寻江表徐陵,月明词话。
绛都春 · 秋夜感怀,寄方虎用其年元夜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绛都春 · 秋夜感怀,寄方虎用其年元夜韵》是清代诗人宋荦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首诗作表达了诗人在秋天夜晚的感怀与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
作者背景:宋荦(1633年—1713年),字子高,号牧令,又号漫堂。他出身于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学教育,他的诗歌创作多反映个人情感和时代风貌。
作品鉴赏: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季夜晚的景色和氛围,传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顾与感慨。诗中“正暮云敛尽,银河斜挂”等意象,展现了秋天特有的宁静和美丽,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绪纷乱。
文化价值:在文学史上,宋荦作为清代的诗人,其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哲理思考,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学资源,并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绛都春 · 秋夜感怀,寄方虎用其年元夜韵》不仅是宋荦诗歌创作的佳作,也是研究清代文学和文化不可多得的资料。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思考,展示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哲学观念,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思考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