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程不当游,佳处聊目送。
晚憩屏山根,长啸得崖洞。
虚涧跨平桥,层岚耸高栋。
嵚岑款石闺,䆗窱转云巷。
石髓流成坳,钟乳洞初冻。
荒碑苔藓埋,古佛香花奉。
前荣有平台,远目豁一纵。
四山皆回抱,一水可俯控。
人烟与飞鸟,远色咸自羾。
天风吹危石,岌嶪皆飞动。
兹山蕴灵异,非仅耳目弄。
犹嫌近市廛,未与幽人共。
石屏吐新月,夜景萦清梦。
题诗付山僧,勿使俗客诵。
登中山寺中元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中山寺中元洞》:山间古韵,诗心共赏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丰富画卷中,总有那么几笔,能让人驻足沉思、心驰神往。李中简的《登中山寺中元洞》便是这样一笔,它不仅记录了一个时代的文人墨客对自然景观的感悟,也折射出一种超越时空的艺术魅力。
这首诗作是清代诗人李中简于某年创作的。《登中山寺中元洞》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描绘了中山寺的幽静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慨。诗中“山程不当游,佳处聊目送”开篇即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敬畏之心和欣赏之情。晚憩屏山根,长啸得崖洞,这两句更是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内心的情感流露无遗。
“虚涧跨平桥,层岚耸高栋”,诗人用词简练而意境深远,勾勒出了一幅山水相映的画面:溪流穿过平桥,远处的山峰高耸入云。这样的描写既生动形象又不失含蓄,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的景致,感受到了中山寺的幽静与神秘。
诗人继续描绘:“嵚岑款石闺,䆗窱转云巷。”这些句子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细节,使整首诗的意境更为深远。这里的“欵石”和“䆗窱”等词汇,虽非常见,但在古典诗词中却能营造出一种空灵、超脱的感觉。
最后两句“石髓流成坳,钟乳洞初冻”则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中山寺内钟乳石的奇妙景象,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洗礼。而“荒碑苔藓埋,古佛香花奉”则展现了岁月变迁中文物的沧桑与庄严。
李中简通过这首诗不仅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更是传递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思想和对美好事物无尽的向往。读《登中山寺中元洞》,我们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感受到诗意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美的赞美。这是一首跨越时间与空间界限的杰作,它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深深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