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荪亭

已为山外客,来登山荪亭。
荪树六七株,根附石上生。
虺蛇蟠数百,须动欲轩腾。
树是希夷植,奇同希夷形。
突立看峰色,筋骨何棱棱。
细叶正吐绿,油油光檐楹。
思欲亭上醉,从此解尘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荪亭》是明代诗人李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李寄,字介立,号因庵,别号由里山人、昆仑山樵、萍客、瓮里书生、白眼狂生、三因居士、后阳子。他生活在一个游幕为生的时代,喜欢谈兵和游历,并且曾访求徐霞客游记的遗册,使成全帙。他的诗作中透露出浓厚的历史情怀和对自然景观的热爱。
  1. 诗歌原文
    已为山外客,来登山荪亭。
    荪树六七株,根附石上生。
    虺蛇蟠数百,须动欲轩腾。
    树是希夷植,奇同希夷形。
    突立看峰色,筋骨何棱棱。
    细叶正吐绿,油油光檐楹。
    思欲亭上醉,从此解尘缨。

  2. 诗歌赏析

  • 首句“已为山外客,来登山荪亭”描绘了诗人身处异地,来到山荪亭的情景。
  • “荪树六七株,根附石上生。虺蛇蟠数百,须动欲轩腾”形象地描述了山荪亭周围的自然环境,以及植物的生长状态。
  • “树是希夷植,奇同希夷形。突立看峰色,筋骨何棱棱。细叶正吐绿,油油光檐楹”则是对山荪亭及其周围树木的具体描写,突出其与众不同的美。
  • “思欲亭上醉,从此解尘缨”则表达了诗人想要在此饮酒解忧的愿望,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官场生活的看法与态度。
  1. 历史背景
  • 此诗的创作时间虽然未详,但李寄作为明末清初的文人,其作品反映了那一时期文人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
  1. 文学价值
  • 该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山荪亭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之美。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山荪亭》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自然风景诗,也是李寄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的体现。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主题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