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楚望

百丈摇曳寒波间,阴云薄暝低阑珊。
行人被酒雪兀兀,长年歌曲腰环环。
衔芦一雁未可篡,带甲万士何当还。
角声永夜客头白,岁晚风尘愁故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泊楚望》是一首清诗,作者为李葆恂,创作于唐代。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宝库中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生平背景:李葆恂,字楚望,长安人。他的一生颇为坎坷,曾官至侍御史。李葆恂的诗歌多写景状物,以老练沉郁为主,风格独特。他的代表作有《南池》、《阳羡春歌》等,其中《南池》流传最广。
  • 诗歌成就:李葆恂的诗作在唐代文坛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见长,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某些侧面。
  1. 诗歌原文与注释
  • 原文节选:百丈摇曳寒波间,阴云薄暝低阑珊。行人被酒雪兀兀,长年歌曲腰环环。衔芦一雁未可篡,带甲万士何当还。
  • 注释解析:此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晚秋画面。诗人以寒波中的百丈柳树、低垂的阑珊暮色、被酒的行人以及长年的歌声为载体,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诗中“衔芦一雁”和“带甲万士”则透露出战争与和平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1. 作品鉴赏
  • 艺术特色:《泊楚望》在语言上追求简洁而富有韵律感,结构上遵循古诗的传统形式,如五言绝句。在艺术表现上,诗人善于运用象征和隐喻,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情感紧密联系起来,使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 情感表达: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间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历史的深沉思考。尤其是结尾处“岁月方惊离别尽,烟波仍驻古今愁”一句,更是将人生的悲欢离合浓缩于寥寥数语之中。

《泊楚望》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承载着诗人对历史、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