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雀寺

杏花风细春晴早,暂作春游趁春晓。
晓寒尚觉薄侵人,宿露遥看浓湿草。
垂杨夹岸拂黄帽,官菜千塍映红袄。
长松瘦柏认齐梁,坏塔残碑失寅卯。
入山但觉花更妍,到寺始惊春正好。
幽寻宛转见飞叶,久坐更番换啼鸟。
佛镫青冷照千古,阅历朝昏定多少。
灵雀飞来竟何在,昙花现处空如扫。
剩有珠幡拜儿女,只听金铙鸣可岛。
前生慧业不敢问,后事苍茫欲何祷。
归来但诵佛名经,篆烟一缕心香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白雀寺》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诗,该诗作描述了白雀寺的历史变迁和佛教文化的传播,展现了唐朝时期人们对信仰和宗教的虔诚态度。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历史背景
  • 创建与重建:白雀寺始建于隋末,历经唐、宋、元、明、清等朝代,其初建的历史比兴福禅寺还要早34年。尽管经历了战乱更迭,白雀寺最终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 重建经历:白雀寺曾于宋代重建,无未毁。明代正德年间复建,清代乾隆年间僧圣通重建,并在1998年5月举行开光仪式,现建成头山门、大雄宝殿、辅助香佛堂等建筑,占地面积6900平方米。
  1. 地理位置
  • 地理位置:白雀寺位于常熟市大义镇,相传为南朝梁代天监初年由僧志圆所建,距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寺庙依山势而建,左护崆峒,右绕隍城,遥对观山,姜席河与南柳河在寺前交汇而成的白水河从寺脚蜿蜒东去,形成了独特的山水布局。
  1. 诗歌内容
  • 诗歌主题:《白雀寺》是一首长篇叙事诗,主要描述了西和县白雀寺的历史变迁和佛教文化的传播。诗中讲述了白雀寺因战乱被焚,以及后来重建的过程。通过这首诗,白居易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推崇和对历史遗迹保护的重视。
  • 文学手法:白居易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笔触,将白雀寺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融入诗歌中,使读者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唐朝时期人们对信仰和宗教的虔诚态度。

《白雀寺》不仅是一部反映历史变迁的长篇叙事诗,也是一部充满哲理和人生智慧的作品。通过对白雀寺的描述,白居易展示了佛教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信仰和宗教的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