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驾辞阴渚,逶迤见岩丘。
芳翠涤余蔼,回沙灼清流。
泄云漫方聚,深竹疑晴秋。
岑峦有连蝉,道里无险投。
纷袭缅腾茜,汨瀄摇澄湫。
枫楮秀中椒,荈蕨横道周。
青苗漾白水,明畴写嵎陬。
沧沧水雾滋,娟娟微阴收。
白鸟既轻弱,飞鲦亦缓游。
旅人从此涉,景曜俄然遒。
余晖满层峰,惆怅靡淹留。
自余杭历於潜道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余杭历于潜道中》是清代诗人李雯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学价值:
作者简介:李雯是清代中期的著名文人,其诗作多表现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李雯的诗歌风格清丽脱俗,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感,此首诗便是他作品中的佳作。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节选:晨驾辞阴渚,逶迤见岩丘。
- 解释:清晨出发,告别阴暗的水域,沿着曲折的道路前行,远处可见连绵的山丘。
- 原文节选:芳翠涤余蔼,回沙灼清流。
- 解释:芳香的绿草清洗着早晨的雾气,回旋的沙石在阳光下闪耀,如同清流。
- 原文节选:泄云漫方聚,深竹疑晴秋。
- 解释:天空中的云雾弥漫开来,似乎聚集在一起;深竹林中,仿佛秋天的气息。
- 全文:晨驾辞阴渚,逶迤见岩丘。
芳翠涤余蔼,回沙灼清流。
泄云漫方聚,深竹疑晴秋。
岑峦有连蝉,道里无险投。
纷袭缅腾茜,汨瀄摇澄湫。
枫楮秀中椒,荈蕨横道周。
青苗漾白水,明畴写嵎陬。
沧沧水雾滋,娟娟微阴收。
白鸟既轻弱,飞鲦亦缓游。
旅人从此涉,景曜俄然遒。
余晖满层峰,惆怅靡淹留。
- 文学赏析:
- 意境与情感:李雯在《自余杭历于潜道中》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心境。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同时也表达了作者面对自然时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 艺术手法: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首诗富有诗意和画面感。特别是“泄云漫方聚”一句,通过云气的流动来展现天空的变化,给人以美的享受。
- 形式美:诗歌的结构严谨,韵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诗中也体现了古典诗歌讲究平仄、押韵的特点,使得诗歌更具音乐美。
创作背景:《自余杭历于潜道中》的创作背景是诗人在旅途中经过余杭和于潜两地,沿途所见的自然景观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景色在诗人心中激起了强烈的情感,于是他将这些感受融入到自己的诗歌创作中。
历史影响:虽然《自余杭历于潜道中》本身作为文学作品可能并不广为人知,但它反映了李雯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这种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
《自余杭历于潜道中》不仅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吸引读者,更是展示了李雯作为一位文人的高尚情操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以及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