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涤山行上黄石斋先生

大涤山南芳草秋,风吹薜荔红泉流。先生讲堂在空翠,明星晓映苍龙湫。
中藏宝书石窟幽,武夷仗策凝清眸。裒然述作动天地,山鬼夜叫寒竹愁。
九重圣人问金匮,画阁蓬池俨相对。阊阖门开虎豹疑,玉阶云雾当空坠。
洞霄弟子伏青蒲,紫阳真人披素肤。长离折翼九苞在,葳蕤四海浮云徂。
此时草堂猿鹤呼,{石华}紫桂山之隅。会稽以南湘江北,结兰纫蕙心踌躇。
须臾雾卷招摇见,下照沧洲满芳甸。素卷朝看太乙宫,鹤书晚下披香殿。
玉骨乾坤尚可留,丹心日月悲重见。山上白云昼不封,先生独立青芙蓉。
晚出已愁鼙鼓急,时来不畏旌旗红。赤车白马驰山东,乘轺使者来匆匆。
愿辞玉杖见天子,莫使苍生望碧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大涤山行上黄石斋先生》是由李雯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黄石斋先生的讲堂中,感受到的大自然与文化的氛围。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李雯是清朝的一位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刻的思想内容闻名于世。他的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与文人的理想追求。
  2. 作品原文
    大涤山南芳草秋,风吹薜荔红泉流。
    先生讲堂在空翠,明星晓映苍龙湫。
    中藏宝书石窟幽,武夷仗策凝清眸。
    裒然述作动天地,山鬼夜叫寒竹愁。
    九重圣人问金匮,画阁蓬池俨相对。
    阊阖门开虎豹疑,玉阶云雾当空坠。
  3. 诗作鉴赏
  • 自然景观的描绘:李雯通过对大涤山秋色的细腻描写,展示了一幅秋天的山水画卷。诗句中的“风吹薜荔红泉流”捕捉了秋天特有的氛围,以及泉水因秋风而泛起的波纹,生动地传达出季节变化给山林带来的微妙影响。
  • 人文环境的感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黄石斋先生讲堂的向往之情。通过“先生讲堂在空翠,明星晓映苍龙湫”的描写,传递出一种静谧而庄严的学习氛围,体现了学者在知识海洋中求索的精神面貌。
  • 文化价值的体现:“中藏宝书石窟幽,武夷仗策凝清眸”等句,展现了黄石斋先生学问渊博、才华横溢的形象,也暗示了书院内蕴藏的丰富文化遗产,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 哲理思考的深度:诗中“山鬼夜叫寒竹愁”一句,不仅描绘了夜晚山间的景象,更隐含了诗人对于自然与人的关系,以及自然界中万物相互影响的哲思;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
  • 政治象征的意义:诗的最后一部分,如“九重圣人问金匮”,可能隐喻着某种政治或学术上的探讨与对话。这不仅体现了李雯作为诗人的政治敏感性,也展示了他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现实的关注。

《大涤山行上黄石斋先生》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和学术氛围的诗篇,更是通过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清代诗人的文化追求和个人情感。这首诗为读者提供了一扇窥探那个时代文人生活的窗口,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审美体验和文化反思的机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