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 美人午睡

绿阴掩过屏山叠,玉子弹棋浑倦歇。碧绡正好贮行云,花骨闲支随梦蝶。
流黄水簟冰肌贴,午院亭亭兰气彻。半钩罗袜笼湘裙,疑是纤纤波底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玉楼春·美人午睡》是明末清初的著名词人李雯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的相关内容: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李雯,字舒章,生于1608年,卒于1647年,是江南青浦(今属上海)人。他与陈子龙、宋徵舆齐名,有“云间三子”之称。李雯在顺治初年曾受到朝廷的赏识,担任过弘文院撰文和中书舍人等职,但不久后因父亲去世而辞职,此后致力于文学创作。
  • 主要成就:李雯的代表作《玉楼春·美人午睡》是他的诗词之一,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修养及独特的艺术风格。
  1. 诗词原文
    绿阴掩过屏山叠,玉子弹棋浑倦歇。碧绡正好贮行云,花骨闲支随梦蝶。流黄水簟冰肌贴,午院亭亭兰气彻。半钩罗袜笼湘裙,疑是纤纤波底月。

  2. 诗词赏析

  • 意象丰富:《玉楼春·美人午睡》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和细腻的笔触,营造出一个宁静优雅的画面。“绿阴”“碧绡”“行云”“花骨”等词汇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形象,体现了作者对美的敏感捕捉和深刻表达。
  • 情感深沉:整首词通过对美人午睡状态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感氛围。其中既有对美人悠闲生活的羡慕,也有对时光易逝的感慨。
  • 艺术手法:李雯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魅力。《玉楼春·美人午睡》中的“半钩罗袜”象征着美丽与哀愁的结合,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和思考性。

李雯的《玉楼春·美人午睡》不仅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还体现了明末清初时期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这首词作为李雯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扇窥探那个时代文化风貌的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