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佩令 · 寄诗

蛮笺细襞,墨花轻染,一声声、愁红初断。字押相思,才离了、狼毫斑管。早去怜、香绡雪腕。
前宵琴曲,那宵玉盏,这衷怀、不堪重转。寄语青鸾,倘若是、风悽云暗。怎能胜、蜂吟蝶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解佩令·寄诗》是清代文学家李雯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作于顺治初年,当时李雯因父丧归乡。这首词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词的内容与价值:

  1. 作者简介
  • 李雯:字舒章,号蓼斋,江南青浦(今属上海)人,少与陈子龙、宋征舆齐名,被称为“云间三子”。他的作品《蓼斋集》在顺治十四年(1657)由陈乃乾辑入《清名家词》之中。然而,他的词作并未广泛流传,直到近现代才逐渐为人们所知。
  1. 词牌名解析
  • 词牌名:解佩令:这是李雯创作的一首词牌名。解佩令,顾名思义,取自于古代的一种习俗,即解除佩饰的仪式,象征着分离或别离。这种仪式通常在男女情爱之间发生时举行,意味着双方从此各奔东西,不再相见。因此,解佩令往往被赋予一种离别的哀愁和不舍之情。
  1. 词的原文
  • 蛮笺细襞,墨花轻染,一声声、愁红初断。字押相思,才离了、狼毫斑管。早去怜、香绡雪腕。前宵琴曲,那宵玉盏,这衷怀、不堪重转。寄语青鸾,倘若是、风悽云暗。
  • 这些诗句描述了李雯通过细腻的笔触,传达出一种深深的离愁别绪。每一句都如同一幅画,勾勒出一幅幅离别的场景,让人感受到那份难以言喻的痛苦与不舍。尤其是“香绡雪腕”,更是将女子离别时的痛苦与优雅展现得淋漓尽致,使人心生怜惜。
  1. 词的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李雯在这首词中巧妙地将情感融入景物之中,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波动。例如,“一声声、愁红初断”中的“愁红”既是指代离别的泪水,又象征着春天的到来,暗示着春天的来临将带来新的希望和开始。
  • 语言精炼:李雯的词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律感,每一行的文字虽然简短,但都包含着深厚的情感和哲理。比如“香绡雪腕”中的“香绡”和“雪腕”都是极为细腻的描述,不仅体现了女子的柔弱之美,也表达了她内心的哀愁。
  1. 词的主题思想
  • 别离的哀愁:这首词主要描绘了主人公因离别而产生的哀愁。李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功地传达了别离之痛。这种痛苦不仅是对个人而言,也是对所有经历过离别的人来说共鸣的。
  • 对爱情的执着:尽管面临着重重障碍和困难,但李雯依然坚持自己的爱情信念。他的词作中充满了执着和坚定,即使在分离的情境下,也依然保持着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这种对爱情的执着精神,在当时社会中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李雯的这首《解佩令·寄诗》不仅是一首情感丰富的词作,更是一部具有深刻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词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在未来的研究与学习中,可以继续关注更多类似的作品,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及其对中国文学的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