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犹寒二月天。玉楼长抱博山眠。沉香火冷少人添。
残雪才消春鸟哢,画阑干外草芊绵。几时青得到郎边。
浣溪沙 · 其二芳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浣溪沙·其二芳草”是宋代诗人宋琬的作品。
宋琬,字玉叔,号荔裳,莱阳(今属山东)人,是清初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生平与作品均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情感表达以及艺术特色都体现了宋琬的诗歌风格和思想深度。
在创作背景方面,“浣溪沙·其二芳草”作于清朝初年,诗中描绘了初春时节的自然景色。二月的天气乍暖还寒,玉楼中的人们常抱着博山香,而香火已经冷却,无人再添。残雪尚未消融时,春天的鸟儿已经发出了清脆的啼叫,画阑干外的草儿芊绵细长。这种描写不仅传达出季节变化的细微差别,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敏锐捕捉和深刻感受。
在情感表达方面,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期待交织的情绪。通过细腻地描述春日的景象和人们的活动,诗人不仅表达了自己的审美情趣,还隐含了对美好时光逝去的惋惜。例如,诗人通过“残雪才消春鸟哢”这一句描绘了春天的到来,而“几时青得到郎边”则表达了对青春时光能够长久留在身边的美好憧憬和渴望。
从艺术特色来看,宋琬的诗歌在用词造句上追求简洁明快,意境深远。他擅长运用象征和暗示手法,使得诗歌不仅表面层次清晰,更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层次的审美空间。此外,宋琬的诗歌在形式上也较为灵活多变,既有模仿前人的痕迹,也有自己独到的创新之处。这些特点使得他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受到推崇,也在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浣溪沙·其二芳草”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宋代诗歌的艺术风格和美学追求,还能体会到诗人对于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