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意铺银海,同来问酒泉。
始知若下里,不数岁寒年。
白眼天同调,青樽主更怜。
支离老叟话,犹说义熙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何意铺银海,同来问酒泉。
始知若下里,不数岁寒年。
白眼天同调,青樽主更怜。
支离老叟话,犹说义熙前。
《仲冬三日雪同余光若饮燧侯斋》是清代诗人李塨的作品,一首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的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作者信息以及诗中的含义都是理解这首诗的重要方面。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创作背景:《仲冬三日雪同余光若饮燧侯斋》是清直隶蠡县人李塨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的“仲冬”指的是农历十二月,而“三日雪”则表明了一个寒冷的冬天中难得的雪景。李塨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赏之情。
作者信息:李塨,字刚主,号恕谷,是清初著名的学者和诗人。他不仅是颜元的学生,还与许多当时的著名文人有交往,其学问广为人知。他的文学作品反映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文学艺术的热情追求。
诗中含义:在《仲冬三日雪同余光若饮燧侯斋》中,李塨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他对美的感受和思考。诗中的“何意铺银海,同来问酒泉”两句,形象地描绘了雪后大地如银的景色,同时也传达了一种邀请友人共饮的意境。
《仲冬三日雪同余光若饮燧侯斋》不仅是李塨个人情感和审美的体现,也是他那个时代文人对于自然之美和友情之珍贵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对这首诗的理解,可以更好地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于人际关系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