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华阴县望西岳

华阴道上马蹄重,太华三峰在眼中。
仙掌露华留晓月,禅亭云气起初虹。
残星望火秦郊畤,古树平云汉旧宫。
闻道希夷高卧去,劳薪自叹转如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经华阴县望西岳》是宋代诗人宋育仁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对这首文学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宋育仁,字芸子,四川富顺人,博通群籍,尤深经学。在清朝乙未割台之役中,他写下了五首感慨时事的诗作,其中唐衢痛哭、杜牧罪言,兼而有之。他的这些作品展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2. 诗歌鉴赏:这首诗以“望西岳”为题,表达了诗人对华山美景的赞叹与内心的感慨。诗人远眺华山,山峦叠嶂,云雾缭绕,仙掌露珠洒在晓月上,禅亭云气初现彩虹。残星照耀着古老的祭火坛,古树平铺着云朵覆盖的汉旧宫。听闻希夷高卧而去,心中自叹如转蓬般的飘摇不定。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古典文学色彩。

  3. 文化意义:华阴县位于华山之南,因此,诗歌中的很多描述都与华山有关。《经华阴县望西岳》不仅是对华山自然景观的赞美,也反映了诗人对古代文人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通过对华山的描述,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国运兴衰的关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4. 历史背景:据记载,崔颢在唐代开元十年(722年)赴试经华阴时曾写过一首名为《送从二游华阴》的诗,而宋育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稍晚,大约在明代万历年间。这表明《经华阴县望西岳》可能受到崔颢诗的影响。

《经华阴县望西岳》不仅展现了宋育仁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对于欣赏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次难得的阅读体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