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山秋眺

破晓秋光泼眼鲜,俯窥鳀壑立霞巅。
轻烟一点扶桑岛,凉籁千山落木天。
劫火才烧亭畔佛,引风还望海中仙。
老僧遥指惊涛外,认得归来日本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观山秋眺》是明代著名诗人汤显祖所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秋天山峦的壮丽景色和作者内心的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观山秋眺》:

  1. 作者简介: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明代杰出的文学家、戏剧家。他的作品在文学艺术上有着极高的成就,尤其是其戏曲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2. 诗作原文:《观山秋眺》的原文如下:
    相国风流出刺年,池阳幽色在南偏。
    烟华欲暗苍龙峡,玉笋长飞白玉泉。
    洞壑芊绵还自出,亭台萧瑟向谁悬?
    不堪游子登临意,长带秋江雁影旋。

  3. 诗歌解析:整首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秋天山景的无限遐想及对人生旅途的深深感慨。首句“相国风流出刺年”中的“相国”,指的是唐代宰相齐映,而“风流出刺年”则可能指其英杰的政治生涯。次句“池阳幽色在南偏”描绘了池阳地区的幽静之美,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第三句“烟华欲暗苍龙峡”则通过烟雾缭绕的苍龙峡,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景象。接下来,“玉笋长飞白玉泉”以石笋和白玉泉为景,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4. 诗的意象:全诗通过“苍龙峡”、“石笋”和“白玉泉”等景物,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赞美。这些景象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

  5. 艺术特色:汤显祖在《观山秋眺》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化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特别是“不堪游子登临意”一句,更是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民族情怀。

  6. 历史背景:汤显祖生活在明朝中后期,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经历了剧烈的变化。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许多关于政治、社会和自然景观的描述,这些都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个人的感受。

《观山秋眺》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歌,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