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顾南金

明知苦节却艰贞,九载相怜藉友声。
丘壑有情推大老,色言欲避笑愚生。
入山地近区南北,此日情深胜弟兄。
安得时时慰依傍,长如鸥鹭得随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别顾南金》是明代诗人沈光文所作,为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还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情感世界。下面将详细探讨《别顾南金》及其相关联的背景信息:

  1. 诗歌原文:《别顾南金》的原文如下:
    明明苦节却艰贞,九载相怜藉友声。
    丘壑有情推大老,色言欲避笑愚生。
    入山地近区南北,此日情深胜弟兄。
    安得时时慰依傍,长如鸥鹭得随行。

  2. 作者简介:沈光文(1612~1688),字文开,号斯庵,浙江省鄞县(今宁波市)人。他是明朝的遗臣,曾前往依附于明永历帝。沈光文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被收录于《沈光文斯庵先生专集》。

  3. 作品鉴赏:该诗表达了对坚持原则、坚守节操者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自身对于忠诚与牺牲的认知和感悟。诗中“明知苦节却艰贞”,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仍然坚守信念的决心。而“丘壑有情推大老,色言欲避笑愚生”,则体现了诗人对高尚情操的追求以及对世俗偏见的不屑一顾。整体而言,《别顾南金》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

  4. 历史背景:明亡之际,许多志士仁人选择出仕复社,参与政治活动,以期恢复故国。沈光文作为其中一员,他的选择和行动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5. 文化价值:从文化角度来看,《别顾南金》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种精神传承和文化表达。它传递了坚持理想、忠于信仰的价值观念,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

《别顾南金》不仅在艺术上有着独到之处,更在文化和社会层面展现了其不可替代的地位。通过对这首诗及其历史的深入探讨,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文学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