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则通久病以诗问之

子固今能诗,恨其多病耳。
岂疑圣人徒,乃踵吾家美。
买药则无钱,受饥偏不死。
挥毫但苦吟,应即霍然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曾则通久病以诗问之” 这句话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一诗。这首诗是诗人在晚年被贬到黄州期间,与弟弟苏辙通过书信进行交流的作品。其中,“曾则通”指的是作者的朋友,而“久病”则指他当时身体不好。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友情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感慨。诗中通过对过去和朋友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当前自己孤身一人、疾病缠身的生活现状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作为文学作品,这首诗以其真挚的情感、深刻的思想内容以及对友情的歌颂,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它不仅体现了苏轼个人的艺术才华,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