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萧尺木墓

家国沧桑一慨中,《离骚》图就思无穷。
遗民老去诗心苦,古壁长留画本工。
巷僻难寻庐一角,冢荒重薙草千丛。
春来樵采新申禁,宰木森森夕照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萧尺木墓》是清代诗人沈祥龙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对萧尺木墓的描写,展现了家国沧桑之感和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以下是具体介绍:

  1. 作者生平背景
  • 沈祥龙,字约斋,娄县人,有《乐志集》等著作传世。
  • 沈祥龙的诗作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刻感悟。
  1. 作品内容解析
  • 诗歌开头“家国沧桑一慨中”,表明了诗人对国家历史的感慨和对家国的忧虑。
  • “离骚图就思无穷”,表达了诗人通过屈原的《离骚》来抒发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 “遗民老去诗心苦”,揭示了诗人作为遗民的痛苦和对过去时代的怀念。
  • “古壁长留画本工”,意味着尽管时代变迁,但历史的痕迹依然被后人铭记,成为艺术作品的重要来源。
  • “巷僻难寻庐一角,冢荒重薙草千丛”反映了墓地的荒凉与无人问津的景象。
  • “春来樵采新申禁”则描绘了春天来临,人们对墓地的砍伐也受到限制的情况。
  1. 艺术特色
  • 《过萧尺木墓》以其简洁而富有内涵的语言,展示了沈祥龙独特的艺术风格。
  • 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遗迹的描绘,更是对诗人个人情感和时代精神的表达。
  1. 文化价值
  • 《过萧尺木墓》作为清代的文学作品,对于研究那个时代的文化和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 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文化氛围。
  1. 后世影响
  • 《过萧尺木墓》在历史上虽然可能并未引起广泛关注,但它作为沈祥龙的代表作,仍然具有文学研究的价值。
  •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作品逐渐被人们遗忘,但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仍为后来者所研究和传承。
  1. 现代阅读体验
  • 在现代社会,虽然人们的生活环境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但《过萧尺木墓》这样的诗歌作品,仍然能够在现代读者中引发共鸣和思考。
  • 通过对这首诗的理解,读者能够更好地把握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深层含义。

《过萧尺木墓》不仅是沈祥龙个人创作的结晶,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读者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还能够深入理解和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