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世飘零我自嗟,十年三见汝移家。
苍苔行处冰犹滑,社燕归时日未斜。
秋雨尚沾邻院叶,春风欲动过门车。
最怜月出停琴夜,相对寒梅一树花。
剑潭移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剑潭移居》是清代汪中的文学作品。《剑潭移居》作为汪中创作于清代的诗歌,不仅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和作者的个人情感。以下是对《剑潭移居》的介绍:
作者简介:《剑潭移居》的作者是汪中,字容甫,号苕生,江苏江都人。他是一位学识渊博、文才出众的文人,自幼家境贫寒,但通过勤奋学习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汪中在乾隆四十二年拔贡生后因母亲年老未能入朝为官,其一生多有波折。他的文学成就是其个人经历和学问的结晶,尤其是在汉魏六朝文学研究方面的贡献,成为清代中叶的一位重要学者。
诗作原文:汪中的诗作《剑潭移居》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诗中“身世飘零我自嗟,十年三见汝移家”表达了作者面对变迁的生活状态而产生的感慨。诗人描述了自己对于家乡变化的感受,以及这种变化给他带来的孤独与哀愁。
诗作背景:《剑潭移居》的创作背景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地域性特征。诗中的“苍苔行处冰犹滑,社燕归时日未斜”描绘了江南水乡特有的季节特色与自然环境。这样的描写不仅增添了作品的地域色彩,同时也反映出汪中对故乡深厚的情感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诗作鉴赏:这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度,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诗中所蕴含的哲理思考,如“最怜月出琴停夜,相对寒梅一树花”,透露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感悟。
诗作影响:《剑潭移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被后人多次收录和研究。汪中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受到好评,其文学价值也在后世得到重新发现和评价,成为研究清代文学的重要文献之一。
《剑潭移居》不仅是汪中个人的代表作,也是清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优美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一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个人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