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无隐赠鹿苑

为访远公去,筇支石径斜。
林风战枯叶,岩日曝寒花。
石古重摹字,泉甘试瀹茶。
寻春虽有约,我欲泛银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重游无隐赠鹿苑》是宋代诗人汪熙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象和深远的意境,在古代文人中颇受欢迎。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品原文
  • 访远公去:诗的开篇即点明了诗人前往拜访一位高僧的愿望。”为访远公去”这一句子,不仅表明了诗人的目的性,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高僧的尊敬和向往。
  • 筇支石径斜:描述了诗人拄着筇杖,沿着曲折的石径而行的场景,形象地描绘了旅途的艰辛和孤独感。
  • 林风战枯叶:进一步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象,风吹落叶的景象生动传神,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细腻的观察力。
  • 岩日曝寒花:描写了岩石上阳光下的寒花,通过对比寒冷与温暖,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残酷。
  • 石古重摹字:提到了石头上的古老文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以及探索精神。
  • 泉甘试瀹茶:描绘了山泉水的味道,暗示了山间生活的宁静与和谐。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追求。
  1. 作品赏析
  • 艺术特色:汪熙的《重游无隐赠鹿苑》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古朴的自然风景画卷。其语言质朴而不粗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 情感表达: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诗中流露出的是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情感态度。
  • 文化内涵:作为一首咏史之作,《重游无隐赠鹿苑》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更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1. 作者简介
  • 汪熙(约公元1169年至约公元1225年),字舜卿,号梦窗,又号解梁居士、紫薇道人等,南宋诗人。他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擅长诗词歌赋,尤以词名噪一时。他的词作大多表现了个人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的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重游无隐赠鹿苑》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歌,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的文学艺术,还能深刻理解作者对于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