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庐营圃,记城西手泽、春风如故。门绕赤阑桥外水,桑苎蕉林回互。地迥烟霞,邻惟耕钓,苔草青无数。清猿隔岭,夜窗还傍人语。
问取金谷荒凉,琴台镜槛,销却闲鸥鹭。花落莺啼催梦觉,一片斜阳高树。三径依然,孤松犹在,多少题诗处。餐英筹酒,年时顿感霜露。
百字令寄题健松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百字令·寄题健松斋》是清代诗人沈皞日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热爱。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创作背景:《百字令·寄题健松斋》是清朝时期沈皞日的作品。据历史记载,沈皞日结庐营圃,居住在城西,并在那里记录了许多关于自然景色的细节。诗中不仅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环境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受,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追求自然和谐、回归田园生活的生活态度。
艺术特色:该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成功地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艺术氛围。沈皞日运用了典型的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和比喻手法,如“赤阑桥外水”、“桑苧蕉林回互”,这些生动的画面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增强了其艺术的表现力。此外,通过对景物的细腻刻画,诗人传达出自己对自然的崇敬和热爱,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文学影响:沈皞日的《百字令·寄题健松斋》不仅在当时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而且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研究清代文学的重要作品,也是了解中国古代园林文化的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通过对《百字令·寄题健松斋》的分析可以看出,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的成就,也在文化和历史层面上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