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黔西州桂箐团徐生先任死难事

滥泥沟深,壤接鸭池。弓箭结社,桂箐魁奇。孰纠集是,先任徐氏。
新场杀贼,惟桂箐之士。壬戌仲秋,寇犯龚州。爰壁城下,爰肆虔刘,乡各自守。
徐生曰否否,谓乡之于州,犹手足之有首。奈何勿救。
乃召其伍,乃建旗鼓。奋臂一呼,人莫不武。贼骑云屯,孤军无援。
先轸赴斗,乃丧其元。仲叔季弟,东海昆孙,二十二人,歼旃无复存。
呜呼国殇,羞彼戎行。汪童死姬,华殖死姜。勿曰微贱,伊史乘之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记黔西州桂箐团徐生先任死难事》是一篇文学作品,作者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这篇文章主要记述了贵州桂箐团的徐生先在任上因公殉职、为国捐躯的事迹。文章通过描绘徐生先英勇无畏、忠于职守的形象,展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崇高品质。同时,文章也表达了对徐生先牺牲精神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在这篇文章中,蒲松龄运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将徐生先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他不仅关注徐生先的外貌特征,更注重对其内心世界的刻画,使其形象更加立体饱满。通过对徐生先的生平经历、性格特点以及在战场上的表现等方面的描述,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沉情感以及对国家的忠诚之心。

《记黔西州桂箐团徐生先任死难事》还蕴含着深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文章通过对徐生先的事迹进行记录和传颂,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文章也反映了清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风貌,为我们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记黔西州桂箐团徐生先任死难事》是一篇具有深刻思想内涵、丰富艺术表现力的文学作品。它通过对徐生先的事迹进行记述和传颂,展示了他的勇敢无畏、忠于职守的精神风貌,同时也体现了蒲松龄对于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尊重和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