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 得陶遗书,却寄

湖海元龙豪气尽,犹能问讯何如。长安争逐丽人车。世情原草草,春事可徐徐。
忼慨头颅行万里,男儿也声闲居。当年盟约总成虚。君归随病鹤,我老作书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临江仙·得陶遗书,却寄》是一首近现代诗人汪东创作的词。下面将简单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湖海元龙豪气尽,犹能问讯何如。
    长安争逐丽人车。
    世情原草草,春事可徐徐。
    忼慨头颅行万里,男儿也声閒居。
    当年盟约总成虚。
    君归随病鹤,我老作书鱼。
  2. 诗歌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民国时期,汪东作为一位学者和革命者,其生活和思想在这一时期经历了巨大的转变。他不仅在教育界有所成就,还曾参与政治活动,倡导改革和进步。
  3. 诗歌鉴赏:《临江仙·得陶遗书,却寄》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对过去岁月的回忆与感慨,以及对未来命运的无奈与接受。诗中通过对“湖海元龙”的形象比喻,展示了一种豪迈而悲壮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个体命运的无奈。
  4. 艺术特色:汪东在词的创作上有着深厚的造诣,他的诗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善于运用典故和象征手法来表达深层的思想感情。本首词在艺术表现上也展现了这一特点,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社会现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哲学思考。
  5. 历史意义:这首诗不仅是汪东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思想状态和时代变迁。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宝库,也为研究民国时期的社会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读者可以通过欣赏这首词,更深入地理解中国近现代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变迁。同时,它也启示人们珍惜当下,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

《临江仙·得陶遗书,却寄》不仅是一首艺术价值极高的词作,也是了解民国时期文化和社会背景的重要文献。通过学习这首词,读者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文学的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到对于人生、历史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