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 题红楼春思图

楼上凭阑春暮。天外几重烟树。荡子不归来,绣幕银屏闲度。
无绪。无绪。却共柳花低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如梦令·题红楼春思图》是近现代诗人汪东创作的词,而非古诗。该诗通过描绘楼上凭栏所见之景,表达了对远方游子不归的深切思念和对春日美景的无限感伤。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汪东(1890-1963),原名东宝,字旭,是中国近现代一位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民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其文学成就在近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1. 诗歌原文
    楼上凭阑春暮。
    天外几重烟树。
    荡子不归来,
    绣幕银屏閒度。
    无绪。
    无绪。
    却共柳花低诉。

  2. 诗意解析

  • 情景交融:此词开头两句“楼上凭阑春暮。天外几重烟树”,描绘了一幅春日黄昏时分的画面。楼上的人物凭栏远眺,眼中所见的是远处层层叠叠的烟树,这既营造了一种朦胧美,也暗示了人物内心的孤寂与迷茫。
  • 情感表达:“荡子不归来,绣幕银屏閒度”两句,直接表达了词人对远方游子的深深思念。荡子,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远方未归之人,表达了作者对爱人或亲人的担忧和期盼。而“绣幕银屏閒度”则描绘了在这样的背景下,主人公独自一人度过的寂寞时光。
  • 意象运用:整首词中,“柳花”成为了一个贯穿始终的重要意象。在第三句“却共柳花低诉”中,柳花成为了主人公倾诉的对象,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同时也带来了离别的哀愁。
  1. 文化价值
  • 通过对《如梦令·题红楼春思图》的解读,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深沉的情感世界,还可以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离愁别绪的独特感悟。
  • 此词反映了中国传统诗词的艺术特色,如意象的巧妙运用、语言的精炼优美等。同时,它也是研究近现代中国文学特别是词体文学的一个重要参考文本。

《如梦令·题红楼春思图》不仅是一首艺术性极高的词作,也是研究中国近现代文学特别是词体文学不可或缺的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能够体会到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情感与自然的哲学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