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春残。好花半凋蘦,玉貌珠颜。旧赏亭榭,正繁枝照席,霞透云殷。追想游踪,巴蜀锦城西,千株色斑斓。尤喜共、车尘夜驿,吟绕江干。
归来更几回见,似褪妆中酒,娇困禁寒。赖有佳会,对三姝艳绝,长伴萧闲。细履苍苔碎石,屡回顾、休嫌客清顽。堪久待、斜阳下了,月影窗闲。
喜朝天苏渊雷寓舍海棠三株盛开,邀同茗赏。用晁无咎秦宅海棠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喜朝天·苏渊雷寓舍海棠三株盛开,邀同茗赏》是宋代文学家晁补之的作品。此诗通过描绘寓所中三株盛开的海棠与友人一同品茗赏花的场景,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美景和文人雅集的和谐画面。
从艺术手法上分析,晁补之运用了精致的意象来表达情感。《喜朝天》中的“近春残”四字既点明了季节,又透露出诗人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感慨。诗中的海棠被描绘为“玉貌珠颜”,这样的形象塑造不仅突出了海棠的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珍视和赞美。此外,诗中还使用了“绿鬓朱颜”等生动的比喻,增强了诗句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从主题思想上探讨,这首诗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倾向。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文人往往寻求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享受。晁补之选择在寓所中邀请友人一同品茗赏花,这不仅是一种生活的调剂,更是心灵的慰藉。通过对自然美和人际关系的细腻描写,诗人传递了一种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然和谐的理念。
从文化背景上考虑,《喜朝天》的创作背景也值得深入分析。宋代文人常常借助自然景物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志趣,这种创作方式在当时非常流行。晁补之作为当时的文学名家,其诗歌作品往往富含深刻的哲理与美学价值,这首诗也不例外。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对友情的颂扬,晁补之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和文化素养的高度。
《喜朝天·苏渊雷寓舍海棠三株盛开,邀同茗赏》不仅是宋代文学的一个佳作,也是一首能够引发人们深层思考的诗作。它不仅展示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对于爱好文学的读者而言,这首诗无疑是一次精神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