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令和东山

春色江南空自好。落英风扫。催送春归早。记当日巡檐,索共梅花笑。同倚绿萼横枝,婀娜钗鬟小。看月斜参晓。
别恨无穷相会少。鬓华先老。云断巫山杳。待密密真珠,写向殷勤道。几夕杨叶楼中,乳燕双飞到。梦一池春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兀令·和东山》是一首由近现代诗人汪东创作的词,创作于近现代。这首诗通过对江南春色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一种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
  • 汪东(1894—1965),原名汪振玉,字季新,号青岳,别署苍霞、苍山居士,江苏无锡人,中国近现代诗人、文学翻译家。他的诗歌作品以清新淡雅著称,深受读者喜爱。他的作品多反映了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具有较深的思想性和艺术价值。
  1. 诗词原文
    春色江南空自好。落英风扫。催送春归早。记当日巡檐,索共梅花笑。同倚绿萼横枝,婀娜钗鬟小。看月斜参晓。别恨无穷相会少。鬓华先老。云断巫山杳。待密密真珠,写向殷勤道。几夕杨叶楼中,乳燕双飞到。梦一池春草。

  2. 诗歌解析

  • 春色江南:诗的开头就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强调了江南春色的独特魅力。这里的“春色”不仅指的是自然界的景色,也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美好向往。“空自好”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美景的无限感慨和珍惜。
  • 落英风扫,催送春归早:这里用“落英”来形容春天的花朵纷纷凋落,给人一种凄凉之感。同时,“风扫”和“催送”则表现出春风的力量和速度,使得春天的气息迅速消散,暗示着美好的时光总是转瞬即逝。
  • 记当日巡檐,索共梅花笑:诗人回忆起与朋友们共同赏花的日子,那时大家在一起欢笑,共享快乐时光。这句诗表达了对那些美好记忆的怀念和留恋。
  • 同倚绿萼横枝,婀娜钗鬟小:描述了诗人与朋友一起欣赏梅花的情景,他们倚在树枝上,身姿婀娜,如同美丽的女子。这既描绘了梅花的美丽,也体现了人们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
  • 看月斜参晓:诗人抬头看着月亮,感受到了夜幕的降临和清晨的到来。这句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 别恨无穷相会少:表达了诗人因为离别而产生的深深遗憾,以及相见机会的稀少。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友情和爱情的珍视以及对相聚时短暂幸福的感慨。
  • 鬓华先老:这里的“鬓华”指的是诗人的头发,而“先老”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岁的担忧和对青春逝去的感叹。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 云断巫山杳:这句诗描绘了云雾缭绕的景象,仿佛阻隔了视线,让人难以捉摸前方的情况,象征着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
  • 待密密真珠,写向殷勤道:这句诗中的“真珠”可能指的是书信或礼物,诗人通过这样的方式向远方的人表达思念之情。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以及通过文字传达感情的愿望。
  • 几夕杨叶楼中,乳燕双飞到:描述了诗人在某个夜晚在楼中看到燕子双飞的场景,这象征着春天的气息和生机勃勃的景象。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生活活力的赞美。
  • 梦一池春草:最后一句“梦一池春草”,可能是诗人在梦中看到了一片绿色的草地,象征着春天的复苏和希望。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

通过对《兀令·和东山》的详细解读,可以看到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生活、友谊和自然美的感受和思考。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情感内涵,成为了中国现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