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京洛车并驰。九衢中、尘土涴衣。望里有、西山好,晚钟声、虚度翠微。
才名与世终无补,愿留身、亲见盛时。怕再渡、黄河水,鉴刘郎、霜鬓几丝。
恋绣衾 · 寄北京友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恋绣衾·寄北京友人》
“少年京洛车并驰。九衢中、尘土涴衣。望里有、西山好,晚钟声、虚度翠微。才名与世终无补,愿留身、亲见盛时。怕再渡、黄河水,鉴刘郎、白发渔樵。”
这是一首充满深情的古诗,出自宋代诗人欧阳修之手。他通过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他对于朋友和友情的深厚情感。
诗的前两句“少年京洛车并驰。九衢中、尘土涴衣”,描绘了诗人年轻的时光在北京的繁华街道上驰骋,却不知不觉中沾染上了尘土。这不仅仅是对个人命运的一种感慨,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风气的浮躁与浮华。
接下来的诗句“望里有、西山好,晚钟声、虚度翠微”表达了诗人在忙碌之余对自然美景的向往。西山的宁静与悠远,晚钟的声音在静谧中的回响,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淡泊。
“才名与世终无补,愿留身、亲见盛时”反映了诗人对于自己的才华与社会现实的矛盾感。尽管他拥有卓越的才名,但在他看来,这些并不能改变社会的不公和苦难的现实。他希望有机会亲眼见证社会真正的繁荣和美好。
最后两句“怕再渡、黄河水,鉴刘郎、白发渔樵”,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和忧虑。黄河的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他害怕再次渡过这条河,因为那里已经没有了昔日的青春和活力。而“刘郎”则是指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刘表,他用他的智慧和胆识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晚年却选择隐退,过着渔樵生活,以此来反思自己的命运和人生道路。
整首诗通过对京城繁华与自然美景的回忆,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思考,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借鉴和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对生活的感悟。它不仅是对过去的留恋和怀念,也是对未来的思考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