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孤用耆卿韵和李孟符

最高楼笛里关山歇。刺眼江头花发。铅泪铜仙垂老别,春雨冷,春泥滑。燕归误觅林巢,乌夜起,啼霜月。怕屏风上画图风裂。
春借腊尾支,月向圆时阙。枉著茗花香彻。影事亭亭弦切切。病过了中和节。剪不断楚江愁,消不尽嵰山雪。谢招魂闲静象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塞孤·用耆卿韵和李孟符》是清末民国初的一首词,由沈曾植创作。此首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晚清文人的内心世界和时代背景。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详细介绍:

  1. 诗词原文
    最高楼笛里关山歇。刺眼江头花发。铅泪铜仙垂老别,春雨冷,春泥滑。燕归误觅林巢,乌夜起,啼霜月。怕屏风上画图风裂。春借腊尾支,月向圆时阙。枉著茗花香彻。影事亭亭弦切切。病过了中和节。剪不断楚江愁,消不尽嵰山雪。谢招魂閒静象设。
  2. 诗词鉴赏
  • 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沈曾植在《塞孤·用耆卿韵和李孟符》中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词既有优美的自然描写,又有深沉的情感表达。
  • 语言的精炼与典雅:该词语言精炼而富有韵味,无论是描述自然景观还是抒发内心情感,都体现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 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人物情感的深刻表现,使得整首词具有深远的意境和哲理内涵。
  1. 创作背景
  • 《塞孤·用耆卿韵和李孟符》创作于清末民国初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正处于社会动荡和思想变革的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沈曾植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1.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该词运用了大量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如“关山”、“花发”、“春雨”等,这些意象既富有美感又寓意深远。
  • 音韵和谐:沈曾植在创作中注重音韵的和谐与搭配,使得整首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感。
  1. 文化影响
  • 《塞孤·用耆卿韵和李孟符》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文学才华,也为后人提供了研究清末民国初时期文学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1. 历史价值
  • 作为清末民初的文学作品,《塞孤·用耆卿韵和李孟符》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它记录了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风貌和社会变迁,对于研究那个时代的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塞孤·用耆卿韵和李孟符》不仅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深入了解清末民初时期中国社会和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其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