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 · 偶闻婢语明日三九

九叠屏风取次张。九派下浔阳。九九图中,燕脂催点,春事九回肠。
情知不是长安路,九面误衡湘。稽首灊云,九天司命,九鳸问归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少年游·偶闻婢语明日三九》是宋代词人朱淑真创作的一首词,全诗如下:
少年游·偶闻婢语明日三九
玉堂金殿多娇丽。争奈春光老。风暖花飘零,日长蝶梦稀。
青衣门外啼乌噪,红粉墙头新燕到。独倚阑干人未归,月明露华白。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春天即将结束、万物凋零的景象,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青春易逝、时光飞逝的感慨以及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在创作这句诗时,朱淑真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来营造氛围。玉堂金殿中的娇丽女子们虽然美丽动人,但无法抵挡春光的老去;风暖花飘零和日长蝶梦稀则进一步强化了春天即将逝去的意境。

青衣门外

注解

九派: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因以九派称这一带的长江。“九派”亦为浔阳的别称。即今江西九江。

九九图:即九九消寒图。旧俗冬至后八十一日之计日图。简称“九九图”。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徐珂《清稗类钞‧时令类》:“宣宗御制词,有‘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二句,句各九言,言各九画,其后双钩之,装潢成幅,曰九九消寒图,题‘管城春色’四字于其端。南书房翰林日以‘阴晴风雪’注之,自冬至始,日填一画,凡八十一日而毕事。”按,旧俗以冬至为入九,九九足,则春风送暖,寒意全消,故有“九九消寒”之谚。

灊(qián):古地名,在今中国安徽省霍山县。见于《汉书·地理志》。

九天司命:神名。

鳸(hù):农桑候鸟的通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