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 辽后洗妆楼

眠柳梳烟,荒池洗月,翠帘不卷春愁。暗尘珠络,芳艳未全休。飞燕新词漫拟,簪花格、墨妙谁偷。凭栏处,靴金帕玉,肠断旧风流。
凝眸。佳丽地,脂函镜匣,乡冷温柔。但捺钵当时,谏草还留。可惜琵琶调苦,回心院、枉费绸缪。焚椒恨,天书练影,三十六宫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庭芳 · 辽后洗妆楼》是清代诗人周之琦创作的一首词。《满庭芳·辽后洗妆楼》作为一首描绘辽后梳妆楼的词作,它不仅展示了当时建筑的华丽和辽后的优雅风韵,而且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人物和场景的深刻印象和情感投射。以下将围绕此问题展开详细分析:

  1. 词作原文及其注释:《满庭芳·辽后洗妆楼》的原文如下:
    眠柳梳烟,荒池洗月,翠帘不卷春愁。
    暗尘珠络,芳艳未全休。
    飞燕新词漫拟,簪花格、墨妙谁偷。
    凭栏处,靴金帕玉,肠断旧风流。
    凝眸。佳丽地,脂函镜匣,乡冷温柔。
    但捺钵当时,谏草还留。
    可惜琵琶调苦,回心院、枉费绸缪。
    焚椒恨,天书练影,三十六宫秋。

  2. 作者简介:周之琦,字雅圭,号退庵,祥符(今河南开封)人。他是一位多产的词人,著有《心日斋词》四种,并辑有《心日斋十六家词选》。周之琦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创作出众多传颂一时的佳作。

  3. 词作赏析:周之琦的这首词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古典气息的环境中,感受到了词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外在风貌。词中的“辽后”指的是辽朝最后一位皇帝的皇后,而“洗妆楼”则是一个象征其高贵身份与生活奢华的地方。词中的用词考究,如“暗尘珠络”,既形容了梳妆楼的豪华,也暗示了历史的变迁与沧桑感。此外,“墨妙谁偷”则展现了作者对古代文人雅集生活的赞赏和向往。

  4. 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满庭芳·辽后洗妆楼》的创作背景是在清朝时期,此时中国正处于封建王朝的晚期,社会动荡不安,国力日渐衰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周之琦通过词作表达了他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对往昔繁华岁月的回忆。同时,这首词也是对古代宫廷文化的一种艺术再现,通过对建筑、服饰、音乐等元素的描绘,展现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古代世界。

  5. 文化影响和应用价值:《满庭芳·辽后洗妆楼》不仅是研究清代文学和宫廷文化的宝贵资料,也是欣赏古典诗词艺术美的重要作品。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欣赏,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还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审美追求。

在了解这首词的基础上,还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 周之琦的文学成就不仅仅体现在对辽后洗妆楼的描述上,他的其他作品中同样充满了对美好生活和高尚情操的追求。因此,在学习他的词作时,可以将其与其他作品进行比较,以获得更全面的理解。
  • 《满庭芳·辽后洗妆楼》的鉴赏不仅仅是对词句的解读,更是对历史背景、人物性格和社会环境的深入探讨。因此,在欣赏这首词时,可以结合历史背景进行学习,以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和文化理解能力。
  • 周之琦的作品在当时就受到了文人雅士的喜爱和推崇,现代读者可以通过这些作品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因此,在学习和欣赏这首词时,可以关注作者的其他文学作品,以获得更丰富的阅读体验。

《满庭芳·辽后洗妆楼》不仅是一首表达对历史文化遗产敬畏之情的佳作,也是一部展示古代宫廷生活和审美情趣的珍贵文献。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和鉴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同时也为现代人提供了一个反思和借鉴古代智慧的机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