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书事用犁眉公钱塘怀古韵

自昔龙蟠地,前朝此建都。
上游浮七泽,沃壤接三吴。
晋宋羞残局,岐丰吐壮图。
北巡基并巩,南顾势非孤。
鼠贼凌关辅,妖氛遍海隅。
尧城先示变,高寝渐忧芜。
当璧违公论,迎鸾压武夫。
新亭刚对泣,狎客已群呼。
刷耻谁尝胆,衔忠欲赐镂。
处堂偷宴息,怀鸩作欢娱。
马指移魁柄,蝇营占奥区。
通侯竞瓜步,宰相乐秦湖。
故剑倾椒掖,良家进锦襦。
春镫翻乐府,花月拥氍毹。
一载朝廷小,千秋涕泪濡。
举烽空扰攘,借筋漫含胡。
但倚江波涌,宁知王气殊。
中兴旋失鹿,末造遂瞻乌。
偶尔寻双阙,凄然感九衢。
祸因门户兆,隙与禁庭俱。
郑袖房帷宠,梁王国土腴。
本防煎釜豆,终见委囊珠。
钟阜风尘改,行宫岁月逾。
葛公原尽瘁,汉祚适多虞。
莫抱兰成恨,休谈元首迂。
燕矶回棹处,沽酒鲙江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金陵书事用犁眉公钱塘怀古韵》是清代文学家吴伟业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清顺治五年(1648年),当时作者在南京为官,并曾随清军南征北伐,目睹了明末农民战争和清初统一事业。诗中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个人遭遇的感伤之情。

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

江水东流去不回,金陵城阙古今哀。
石城月照乌衣巷,白鹭飞翻燕子台。
六代兴亡谁复见,一江风雨自相催。
耕牛欲问知何处,且向金陵作醉乡。

这首诗通过描绘金陵城的沧桑变迁,抒发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人以”江水东流去不回”开篇,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无法逆转。接着,诗人通过对石城、乌衣巷、燕子台等金陵地标的描写,展现了南京古城昔日的辉煌与今日的落寞,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希望在金陵这片土地上寻找到心灵的慰藉,但无奈世事无常,只能借酒消愁,寄情于金陵。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