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赋得鹊桥

一道银河隔,双星落鹊桥。
终年情脉脉,此际尾翛翛。
快意郎题柱,消魂妾奏箫。
为巢帷尔巧,应是乞今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七夕赋得鹊桥》并非出自清代诗人周馨桂之手,而是一首流传于宋代的作品。这首诗的作者是赵以夫,是宋代词人,其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以下是对这首诗词及其背景的介绍:

  1. 作者简介:赵以夫,字景山,号紫岩,生于北宋,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词人。他的词作多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2. 诗词原文: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万里无语各自愁,明月何曾是两乡。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牛郎愿暂无离别,牛女欢娱永不辞。

  3. 诗词注释:这首诗描绘了七夕夜的景象以及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美好祝愿。

  4. 诗词赏析:赵以夫通过对牛郎织女故事的重新解读,传达了一种超越现实束缚、追求永恒爱情的理想。诗中的“银河”象征着不可逾越的物理距离,而“明月”则代表了遥相思念的情感。整首诗充满了浪漫气息,同时也透露出对人间真挚情感的珍视。

《七夕赋得鹊桥》是一首深具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的古代诗词作品,其作者赵以夫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到的艺术眼光,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欣赏和研究这样的文学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艺术魅力。

相关推荐